爱的时候没有接受者

人类、社会利他主义利己主义

laitman_2009-07-30_2156_us问题:你说,所有人都要获得给予的品质。但是,如果有人给予,就应该有人去接受, 不是吗?
答案:接受者是为了给予而去接受,就像这样向给予者作出了赠予。 平衡仍然被保持,但在另一个阶段上, 没有接受者。
我从你那儿接受是因为我要通过这样去做来给你机会表现、展示你对我的爱。当我接受时,那不是真的接受,因为我为了你才这样。
精神的系统根据这一原则而运转:不管从谁那里你都不可以接受任何一切,你只能给予;无论给谁,并这样满足他们。 而他人很愿意向你接受,因为通过这种举动他们向你表现出自己的给予的品质。因为当人家接受时,其实也给予了你——赠予你机会去给予他。
在我们的自私自利的世界里,如果人们在家庭中爱着对方,也可以出现这种彼此间的态度——每一个人向对方作出赠予:按照另一个人所想的那样去行动。
然而,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就像是小动物一样。而在精神世界里,我们由于这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与创造者相同(因为什么都给予),而且由于这种关系是相互的,所以具有从他人那里无限接受的机会。就在那时,所有世界的全部信息和能量都经过了每一个人。
爱是个规律
爱?只有在精神世界!
谁能帮助“脱皮”?
动物与人类层面之间的区别

暂无评论

通过对比来感知一切

现实、世界、宇宙自然、创造者

laitman_2008-12-25_8364_w问题(来自希伯来语博客)世界上许多现象变化很极端:从明到暗,从冷到暖,从生到死,从减到加,从动到静等。难道在精神发展中没有别的途径而非要通过一切对立相反吗?
答案:创造者是一种品质——给予、爱——的感受。我们是创造物,于是一切都在另一个背景下,通过对比而感受到。愿望中的满足——自己内部中的光(创造者)在。所创造的一切就包括愿望和光。因此,我们最终要获得全部的愿望(无止境世界的kli)和全部的满足(无止境世界的光或创造者)。

暂无评论

什么是屏幕?

愿望、思想精神工作问答Quora

50_100_wp问题:屏幕(masach)是视力还是思想?
答案:屏幕是将自私自利的愿望转变为给予愿望、与光相同的一种机会。然后,依赖于和光的相等性,我们开始感受到那光,接受到我们里面并作为与它相同。屏幕将我们的自我主义变为给予。

来自:2008年1月6日早晨课程

暂无评论

关于卡巴拉学家的灵魂

卡巴拉、学习灵魂、亚当、感知

budenovets_100_wp问题:在一部讲述卡巴拉学家的坟墓的电影中说道:“Ari揭露这些坟墓,其中许多没有人知道。他路过特定地方时,说:“在这里有某某卡巴拉学家的灵魂”,并别人用石头指出了那一地方。Ari能够感觉到在什么地方位于特定卡巴拉学家的灵魂……”然而另一方面,卡巴拉解释,在精神领域没有地点也没有时间。这意味着卡巴拉学家的灵魂,作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按照卡巴拉的地理如力量显示出就像其它精神力量吗?
答案:
在这世界中仅感到我们这世界的人无法展示灵魂,由于灵魂是创造者的一部分,即给予和爱的品质,而且随着该品质在人之中被揭露,人与他人团结并在那关系中感受到创造者,就像所谓的:“从对亲近的人的爱(爱品质的、Kli的创造)到对创造者的爱(创造者、光的情感)。
然而卡巴拉学家以分开地以及与身体(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关联的方式感觉到灵魂,因为对卡巴拉学家而言,所有的愿望(我们的阶段或者是精神的阶段)——都是由他所感到的同一个愿望——唯一的创造物。

暂无评论

朝向更高的生活

卡巴拉、学习自然、创造者

rav_2008-11-07_blackpool_sea_img_3319_w问题:看了“细胞的内在生活”视频我明白了你是怎么从医学控制论走到卡巴拉的。

答案:其实这类视频让我们知道了研究细胞和整个个体的运作的科学家的想法。我不是生物学家,我的专业就是由假的器官来形成个体的部分。但为了这样去做,先要描述其行为。

卡巴拉一下子给我揭露了世界最基本的规律———“最佳自我主义的规则”:在任何物质存在的层次(非生命的、植物的、动物的和人性的)都通过尽量小的努力(力气、给予)去接受经量大的(满足、愉快)。该条件是每一个事件(动作)的背后,而且它一定要引起某个动作。

我们无法抗争此规则,甚至非要依赖于其所制定的去做。我们存在于其中。其对我们控制隐蔽造成我们自由存在的幻想。逐渐地这个规律揭示出来,而我们发现它使我们与自然相反。自然呢,虽然创造了我们世界的物质,但创造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物质并越越它。那是因为自然(作为外在的球状,其中存在我们的世界)却是绝对给予的规律。

最佳接受(利己主义)规则的实现令我们与绝对给予的规律越来越相反,换言之,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同于自然(创造者)。对于我们而言,遵守绝对给予的规律意味着“像你自己,爱上你接近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为了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都会收到他必需要有的一切(不是最低限度,而就是所必需要有的)以便他的动作给社交带来好处。与自然的相同使我们感到全部的宇宙是由完美性充满着的。

这就是从医学控制论到卡巴拉的转移。

暂无评论

改变了意图,就改变了整个现实

现实、世界、宇宙

问题:每个人会做些什么来改变世界的现状?

答案:任何物质的、政治的、科学的或社会的动作都会改变我们的世界。但如果改变不了世界,也许人能改变呢?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物理学家发现科学体验的结果取决于人的存在,即使他们对其影响的程度及其本性并不是很懂。卡巴拉则研究人的知觉和意图如何影响着实现,并且人能如何控制其影响去改变现实! 

存在最初的、不变的、绝对的现实———无止境的世界。此外,存在通过我们意图创造的现实。我们没有知道通过意图的改变从“为了自己”到“为了其他人”实际上就能改变全体的现实。 

假使我们与创造者的特点(给予及爱)不合一,那就无法知道到什么程度才能影响着现实。卡巴拉则告诉我们怎样将其实现。

在我们精神发展的尾声中我们会一清二楚地知道, 唯一需要变化的就是我们自己(并非世界)。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对我们世界进行改变,而且整个的现实将收到变化:从物质的到精神的,从生活在此肉体中到生活在灵魂中。

暂无评论

关于人的本质

Baal HaSulam人类、社会自然、创造者

Baal Sulam 的文章世界中的和平

每一个人的本性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利用全世界的生物。而他给亲近的人所给予的一切都是逼迫给予的,以便诡计多端地利用亲近的人,并同时不使知己感到他的别有用心,从而使知己让步。

Baal Sulam 的文章《对<光辉之书>的结语》

“如果一个人生活的一切均是为了自己而去接受,他如何才能获得与创造者相同的特质,如何能达到其任何动作都是为了给予亲近的人的状态呢?要依赖于自己的本性,人无法为其他人益处作出甚至一个小的动作;而且当他给与别人时,不得不期望着由此获得恰当的回报。此外,当人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时,无法做出任何行动。这样一来,是否可能,一个人做出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给予其他人,同时自己不受任何益处?

Baal Sulam 的文章《对<光辉之书>的前言》,第20项
我们的本质是所有创造物的本质,而创造物恰恰是接受的愿望。

暂无评论

艺术与给予之间的区别

利他主义艺术

问题:在先前的博客项目中, 对艺术是否含有精神性的问题,你回答说:“艺术源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换句话说,是来自于荣耀———脱颖而出,表现自己(即使为他本人),并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见解,等等。”。 但是你又说过“一个伴随着给予意图的愿望是不会是坏的”。

回答:为了获得给予的意图,人必须至少学习三年的卡巴拉。那时,由于最高之光的影响,给予的特质将出现在人的内部。没有其他方法能改正原始的自私自利的意图并转化为精神的(利他主义的)。

问题:一个演员和观众连结在一起,他们互相补充。演员将自己完全给了他们,而作为回报获得掌声(满足)。观众用强烈的情感喝彩,把他们全部的感觉传递给演员,而作为回报他们从演员的表演中获得满足。这是相互的,但,当然,是自私自利的连结。我们和创造者的黏附是否也应该像这样?

回答:在上边的例子中,你调换了不同类型的愉快。然而,对创造者而言,你必须在给予上和它相近,而且这会决定你和它的联结。

暂无评论

骄傲是自私的形式吗?

利己主义

问题:骄傲是自私的形式吗?我想起来了一种情况:一个非常饥饿的人因觉得羞耻而拒绝施舍者所准备的膳食。给予的人,知道他羞愧,就问:“你干吗这么骄傲而拒绝吃呢?放低自己并去吃吧!”

答案:在这些情况下,施予者比接受者更为自私和骄傲。所以,接受者可以无羞耻地去接受食物,同时他会使施予者享受其势力:在驾驭接受者所不情愿的欲望上。

在卡巴拉中情况却不同。当一个人渴望逃脱其自我主义时,就能感觉到他与创造者是多么的不同并且感到羞耻。否则,创造者不会展现给他。在我们的世界,给予者与接受者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阶段———不可避免的利己主义,于是他们俩彼此建议(帮助)对方如何弥补羞愧并得到满足。

暂无评论
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