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蚂蚁及其群落中学到什么?

媒体最新出版

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蚂蚁在极高温度下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蚂蚁行为的一个迷人之处。当群体中的一只蚂蚁感觉到脚下温度升高时,它似乎不受影响地继续前进。在整个蚁群集体改变方向之前,它一直不间断地沿着自己的路线前进。蚂蚁集体做出决定,显示出对集体意识的高度信任。

让人类达到一种彼此相连接、”同气连枝”的状态,确实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然而,这种团结是通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实现的。它包括将我们的请求和要求与大自然的整体法则保持一致。

问题是:人类能否将这种团结决策的概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人类是否有可能达到类似的相互信任和团结的状态?答案并非如此简单。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大量的内心工作,而不是像蚂蚁、鸟类或鱼类那样本能地协调行动。

就这些动物而言,它们的同步行动是本能。与此相反,对于人类来说,达到集体团结和信任的状态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和意图。这是一种不同的团结。

让人类达到一种彼此相连接、”同气连枝”的状态,确实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然而,这种团结是通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实现的。它包括将我们的请求和要求与大自然的整体法则保持一致。

大自然的法则会将每个人和每件事发展到更高的团结状态。当我们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团结状态时,当我们完全沉浸在团结的意识中时,对自我关注的担忧就会烟消云散。

这种与自然法则团结的状态适用于每一个人,它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团结的身体和心灵,就像蚂蚁、鸟类或鱼类的同步运动一样。然而,与本能行动的动物不同,人类需要自然法则的参与才能激活其团结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会在动物界看到这些同步行为?难道是为了让人类看到并羡慕这些生物吗?观察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实现一种粘附状态的可能性,即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自愿放弃利己主义的完全团结状态。

归根结底,人类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这种团结的状态,尽管我们天生就是利己主义者,希望以牺牲他人和自然为代价来自己享受。只有克服这些与生俱来的倾向,与他人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利己主义的存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体验到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与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快乐。

这种团结的状态并不能消除人类的利己主义——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享乐愿望——但却能让个人超越它。利己主义依然存在,但爱和联系超越了利己主义。正如经中所说:”爱能掩盖一切罪行”,这表明利己主义必须在表面之下继续存在,而连接和爱则在其之上。

人类确实不同于蚂蚁,因为我们可以体验幸福和启示。蚂蚁的行为完全受本能驱使,而我们与蚂蚁不同,我们体验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能否克服自我的驱动力,拥抱团结。正是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努力,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