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课程(一)

光辉之书早课、每日课程

zoharhebr第一部分: 《光辉之书》,“诺亚”章

[media1] [media2]
[media3] [media4]
关于《早晨课程》
新的《早晨课程》安排
暂无评论

接触之点

光辉之书早课、每日课程

Laitman_2009-11-06_Zohar_tv_8165_w问题:倘若人在研读《光辉之书》时,把握住了一秒间的与它的接触之点,他怎样能够保留住这一点?
答案:人将会留在那一点中,如果他不害怕接着会到来的那一切,并准备不管在其面前出现的任何条件,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建立这个关系。如果他战战兢兢地担心他会失去对这种关系的感受,这就意味着他感觉不到足够的信心并没有以所需要的程度与他人连接上。此外,他从根本上理解,进步是在有了给予的品质后发生的,在其内部里该品质不断地滋长、演变并增强。如果我害怕和束缚自己,那么它就不会发展。如果我担心我的未来,这就意味着在我内部运转的是利己主义,而非给予的愿望……

来自:2009年12月10日的《早晨课程》的第一部分,根据《光辉之书》
暂无评论

早晨课程(二)

早课、每日课程
第二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对卡巴拉科学的前言
[media1] [media2]
[media3] [media4]
第三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卡巴拉科学的特点》
[media5] [media6]
[media7] [media8]
关于《早晨课程》
新的《早晨课程》安排
暂无评论

永恒的满足——借助创造者的专利

利他主义愿望、思想早课、每日课程

IMG_1498__wb问题:为什么感情和理智相互联系不上 ?
答案:感情和理智的不一致来自于很高的根源——Galgalta的parcuf,它开始了创造它内在的parcuf AB,当出现了感受光(dalet de itlabshut)和屏幕大小(gimel de aviyut)之间的区别——4/3层次的信息。从这时起,光总是不处于它们自己的位置上,存在光——满足与屏幕——愿望的不符合的现象。这引起我们内部的缺陷感。我有着对3层次的满足(gimel de aviyut)以及有关第4层次的光的(dalet de itlabshut)的信息。也就是说,我清楚的比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更多!
我可以想象,有比我现在所得到的满足更高的。出现了所渴望的及正在拥有的一切之间的区别,也就是,现在所有的及将来所能有的。
在这里,理智诞生了:我怎样才能达到我现在所没有的那一切!更正确地说,它存在于我的内部,但我只有潜在的机会达到它,现在它仍不属于我。
假设,我从来没有过汽车,你开车带着我兜风,我有了印象,我感到了我们的状态之间的区别。这会立刻启动我内部的所谓的“理智”的工具。我感到哪里有了缺陷,哪里想要达到所渴求的事物,哪里就会出现理智。如果环绕之光(在我外部,Or makif)不对立于直接的光(在我内部,Or yashar),那么我的理智永远都不会发展出来。
因此,我们每一次的上升都发生在永远都留下的憎恨和缺陷之上。创造者的专利就是你永远都不会满足自私的愿望。它整个无止境世界的Malchut 永远都是空荡荡的!而在它之上,你将会建立一个新的领域——给予的空间。你的满足在于你去满足他人并因他们满足了而感到快乐。
正是因为愿望是空的,我来在它之上进行我的给予——这让我达到“永恒”的满足。
空荡荡的愿望会一直都迫使我……去给予,而我将会以它为满足。Rabash举了例子:皇后有千万个女佣,但她自己想要喂她的小儿子,因为这对她而言是一种满足!

来自:2009年12月10日的《早晨课程》的第三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卡巴拉科学的特点》
暂无评论

在“善之海”的波浪上

愿望、思想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

Laitman_2007-03_ba-iam_045_wp发达的人的特点是他能够为了达到目标长久地吃很多苦,这目标很伟大,因此要求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时间来达到它。这决定人的发展水平——他为了得到回报准备付出多少力量及时间,因为他能够设想值得去做这一切的目标。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看到偶尔打工的以便生存下去的人们。这种人早晨离开家,找到某个工作,挣够今天养自己的钱并回家。曾经,我有个邻居,他说:“今天我有50美金,这就足够了,我们全家去海边。我们会买几个三明治,足够吃一天,还可以休息。”我大吃一惊地说:“那么明天呢?”他回答说:“毕竟今天能过了!”他就是这种对生命的态度。
另一个人怀着一肚子的担心离开家。你问他:“怎么了?养不了家吗?”“没有啊,一切都正常。”“那怎么了?”而他就开始讲“全球范围”的问题,或者几年后会发生的事件。如果你建议他去海边,跟家庭休息一天,甚至在那里都不会安静下来。
人越发达,他操心的事就越多。人的目标越高,他就越能吃苦以达到它。
拿精神世界而言,也是这样:谁走在这条道路上,谁就能达到它。只有不管自己内部产生的“批评“和不同意的感觉,而去付出努力并等待许多年的人才能达到它……因为目标比他的整个生命都高。
人唯一需要的就是感到他正在朝着目标前进,而他什么时候到达它那里都无所谓:不管是立刻现在或在无限长的时间之后。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感觉,这就意味着我们改正了自己的Kelim。
倘若我的目标是达到给予,那么我根本就不需要报酬。我想感受到,除了它以外我什么都不要求,甚至不管我什么时候达到它——永远达不到也行。而这就意味着我处于它之中!就这样人进入精神世界、完美之中,并感到他正沉浸于善之海。

来自:2009年12月10日的《早晨课程》的第三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卡巴拉科学的特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