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从卡巴拉所说的”心里之点”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这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微小愿望,它吸引着我们向上,通向超越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领域。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绝望的时代。抑郁、孤独、焦虑、压力和药物滥用的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脱离我们当前的生活感觉。然而,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愿望在我们的内心浮现,它闪烁着希望、满足和活力的火花。这种愿望的实现与我们迄今为止理解和感受愿望实现的地方不同。
抑郁、孤独、焦虑、压力和药物滥用的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脱离我们当前的生活感觉。然而,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愿望在我们的内心浮现,它闪烁着希望、满足和活力的火花。这种愿望的实现与我们迄今为止理解和感受愿望实现的地方不同。
如果我们追求心中那一点的实现,不是压制它,而是关注如何摆脱目前的状态,向上探索生命的源泉——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为什么被放在这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么,这样的一点就会引导我们揭示真正的自我。
我们越是按照心里之点的要求去寻找,我们就越会被引导去发现我们存在的源泉,那就是大自然的更高力量,爱与给予的力量,它创造并维系着一切生命。
换句话说,我们的真正的自我和更高力量是一体的。我们通过从更高力量下降和衍生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上升的路径回到我们存在的根源点。心里之点,也被称为 “对精神的愿望”,是吸引我们进入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原因。
我们最初都是在卡巴拉智慧所称的”Ein Sof(无限)世界”中诞生的。我们从Ein Sof的世界降生到我们的世界,经历了不同的层次,从爱与给予的崇高境界下降到特有相反的利己主义状态的我们的世界。
我们以完美和永恒的状态——我们的灵魂——存在于Ein Sof世界中。我们最初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被创造出来的,从那时起,我们的灵魂——每个人的灵魂之根——开始缩小,逐渐最小化,直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我们共同拥有的巨大灵魂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愿望碎片。
我们从永恒完美的单一灵魂状态堕落到这个世界是有意为之的。从我们目前的存在形式开始,我们需要重新回到我们被创造时的状态,并且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创造,而不仅仅是在没有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被动接受。这样,我们就会对自己作为一个灵魂的状态有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换句话说,通过发展和培育我们的心里之点来获得我们的灵魂之根——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就会发展、感知、审视并越来越多地理解这种愿望,直至通过它获得满足。
在我们最初的状态中,我们对灵魂没有真正的感觉,对生命没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和目的性的感受。我们的灵魂缩小到一个极小的点,作为我们内心的一个小小的精神愿望而存在,从对这个极小的点的感觉出发,我们可以主动地将这个愿望发展到对我们完整灵魂的感觉。
换句话说,通过开发和培育我们的心里之点,我们获得了灵魂之根——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发展、感知、审视并日益理解这种愿望,直至通过它获得满足。当我们回到”Ein Sof”的世界时,我们就活得最充实:活在永恒和完美之中。
这就是我们的真正的自我,也是我们必须达成的状态。
在卡巴拉的智慧中,这种状态被称为”达成与创造者的粘附”,它被视为我们生命的目的,也是我们被创造的原因。创造者是爱和给予的力量,它在我们内部显现,并在这种状态下完全满足我们。在希伯来语中,”创造者 “一词(”Boreh”)来自两个词 “来 “和 “看”(”Bo”和 “Reh”),即”来看”,你接受到的存在的一切美好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