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更重要,同情心还是同理心?(Medium)

媒体最新出版

 

通过同理心,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痛苦,而通过同情心,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但却能处理好它。

正是因为同情心伴随着爱,这是两者的关键区别。

根据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同理心是”理解、意识到、敏感和代入地体验他人过去或现在的感受、想法和经验的行动,但这些感受、想法和经验没有以客观明确的方式完全传达出来,”而同情心意味着”同情地意识到他人的痛苦,同时希望减轻这种痛苦”。

有了同情心,我们就好像走进了对方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经历。如果我们在自己体内培养和造就这种感觉,我们就能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们并没有参与这样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在十三岁和十四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完全与其他人的痛苦产生共鸣。如果我们届时能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了解如何与这种感受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就能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积极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让人们学会如何理解并越来越多地培养慈悲心。通过在社会中增加慈悲心,我们可以通过部分地接受别人的痛苦来分享别人的痛苦,然后达到中和痛苦的状态。

此外,我们也不会因为自己似乎承担了太多的痛苦而筋疲力尽。相反,我们增加的慈悲心和同情心会中和苦难,把苦难分配成更小的部分,并通过这样做给别人带来解脱。

在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共享慈悲,将导致一个全球幸福的状态,这正是我们需要实现的。如果我们不能增加人类社会的慈悲心,那么我们将在未来遇到越来越大的问题。这是因为人类的利己主义不断成长,而大自然却迫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紧密地相互依存。换句话说,如果不团结起来分担我们的痛苦,我们将无法忍受我们日益增长的连接:我们将感到利己主义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变得无法忍受。

根据卡巴拉的智慧,慈悲拥有比梅里亚姆·韦伯斯特中更广泛的定义。它划分了现实中存在的巨大痛苦。现实是由一个巨大的愿望组成的,我们是它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光——爱、给予和连接的力量——需要完全填充这个愿望。我们越是在这个愿望上准备一个慈悲的方法,即不是以利己主义为目标,而是以爱、给予和积极连接他人为目标的意图,那么我们就越是让光——爱、给予和连接的积极力量——进入这个愿望,减轻我们的痛苦,把我们带到和平与和谐。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的意图以造福他人为方向时,筑起我们现实的巨大的接受的愿望才能完全得到满足。

因此,通过学习如何变得有同情心,我们可以加快我们在彼此之间以及与自然之间实现平衡的时间。这样,我们就会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划分绝对的满足和空虚之间的差异,然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幸福的状态:感觉到一种矛盾、不可能性和内心的哭喊蜕变为一种新的更高的快乐和喜悦。在这样的状态下,痛苦和快乐之间没有区别,因为它们合二为一。换句话说,在更高层次的现实中,我们更正确地连接在一起,痛苦变成了快乐,因为我们平衡了它们。

痛苦被赋予我们,是为了将它反过来变成快乐。最大的痛苦,结果是成为最大的快乐。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平衡这些对立面,我们最终会得到一种全新的快乐和现实的感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