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还是不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媒体最新出版

“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王子在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的所谓 “尼姑庵场景”中喃喃自语道。每年,全世界约有80万人否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并结束自己的生命。更糟糕的是,自杀是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要自杀?有没有可能加强他们的求生欲望呢?

《塔木德》的作者写道:”两年半以来,沙迈家族和希勒尔家族争论不休。一方说:’人不出生比出生好’,另一方说:’人出生比不出生好’。他们的结论是:’人不出生比出生好,但现在他已经出生了,让他看看自己的行为'”(Eruvin 13b)。的确,如果一个外星人降落在地球上,看着我们,它可能会说:”可悲的人类互相碰撞,互相讥讽和羞辱,并竭尽所能毁掉彼此的生活。难怪他们如此沮丧。为什么自然要创造这样悲惨的人?”

自杀是一系列问题的极端后果,这些问题折磨着人们,以至于他们决定结束这一切。但是,即使在这些问题变得无法处理之前,它们就已经让我们质疑生命的意义。毕竟,如果生命只是为了在磨难中生存,那么不出生确实比出生要好。

问题是,当我们开始提出关于生命的问题,或者像先贤所写的那样,”审视我们的行为”时,我们就开始了成长。痛苦导致精神的发展,将我们提升到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状态,如果不是被痛苦逼迫,我们也不会去寻找这些。

通往这些新领域的关键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积极连接的关系,摆脱我们迄今为止一直虔诚培养的疏离和自恋的心态,去发现当我们同情他人时,我们会获得而不是失去。我们赢得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新的智慧和知识,以及新的朋友。通过改变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我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此外,通过选择我们与谁连接,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新认识的人来塑造和重塑我们的世界。这样一来,没有什么世界是过于严酷的,因为我们总是可以改变我们所连接的人,并在通过这样做来改变我们的世界。此外,我们可以获得的洞察力和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要建立的连接总是多于我们一生中所能建立的。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与其他人建立连接关系时,我们会调整自己去与周围的现实相协调,这些现实已经连接在一起,如果我们人类不扰乱它,它就会完美地运作。我们越是发展积极的连接关系,旨在支持和培养而不是压抑和压迫彼此,我们就越能扩展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现实只不过是一个通向一种更深、更广的感知的”走廊”。

如果我们希望人们不要自杀,那么我们就必须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当人们明白人生的意义时,他们就会有一个目的去经历人生的考验和磨难。正如尼采所写的那样,”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可以忍受任何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今天的任务是重塑我们的连接关系,以为了重塑我们的世界。世界反映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如果我们共同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从虐待和攻击转变为体贴和关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也会从一场失败的战斗转变为顺利愉快的旅程。这真的取决于我们自己。

暂无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