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于憎恨之山

利己主义早课、每日课程

img_2691_100_wp什么是人? 一座利己主义与憎恨所有一切的山。如果光影响该憎恨之山(Sinai之山),那么就会将人提升到山之上。
有了利己主义,人才有提升的机会。后来,在光的影响下,利己主义可以为了给予使用自己并通过这样去做获得满足。
光来完成一切。人可以是最大的正义者,可以升到世界很高的阶段之上,但如果光不再影响他,那么他将会一下子降到原始的利己主义。没有别的道路:或者我们的自私的本质,或者在控制着我们。
这永远都不会结束,在任何精神的状态中,我总是抓住光,以便让它影响我,不让它走。如果不抓住它,我就会立刻降落。

来自2009年10月10日课程
暂无评论

最严肃的游戏

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自然、创造者

Laitman_2009-07_0170为了认识创造者,创造物必须在自己的内部将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结合起来,否则它除了自己之外(就像非生命的、植物的或动物的部分那样)什么也不会感觉到。人与它们的不同在于人能够感觉到亲近的人——从一开始作为使用他的机会。但最终我们发展,直到开始理解亲近的人就是我自己。我只是认为他在我对面,这是因为我的利己心和憎恨拒绝他。而如果我克服这种拒绝并将之与自己连接,那就会还给自己这失去的一部分并达到分开我们的力量——创造者。
如果我将灵魂的系统返回到其改正的状态——即团结于共同的工作中,那么我就认识到那最初的力量,是它创造了一个灵魂,然后将它打碎并让我重新连接了它,就像小孩那样:连接了所有的部分并自己长大——获得了创造者的理智。
创造者特意保持这些部分分开的状态,借助憎恨和利己主义分开它们。就像大人有目的地拆开玩具,将所有部分混在一起,并这样给予小孩机会逐渐地演变,获得理智,要求自己的品质的改正以重新弄好玩具。
小孩应该寻找灵魂的未来形式应该是什么并要求大人为他树立榜样。他应该迫使创造者跟他一起改正破碎,就像小孩请求大人帮助他搭建玩具房子那样。就这样,与大人玩的过程中,小孩将会理解,游戏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存在,游戏为何会这样被创建,创造者从我这儿想要什么,进而人将会变得如此!

来自:2009年10月5日的《早晨课程》,Baal Sulam 的第51封信;《智慧的果实》
暂无评论

怎样将破碎的容器粘合

团结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

gruppa_serdze_100_wp这些破碎的愿望——灵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都由同一个屏幕连接到一起。但是来了光,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我们是彼此不同的。我们都去给予,但是各有各的方式,虽然我们都追求一个目的——创造者。
似乎一群亲戚来喂小孩:妈妈想给他喝粥,奶奶想喂他牛奶,爷爷说,为了身体健康应该吃面包。每一个人都想给予那个小孩,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出现了矛盾。因此,愿望破碎,它们之间的关系被破坏。而因为连接愿望的关系消失了,最终向创造者给予的机会也消失了!
我们应该理解破碎的到底是什么,后来我们就知道了,应该去改正什么。这样一来,只有通过团结所失去彼此之间关系的灵魂的部分才能够建立人(中线)。但是由此可见,只有有了那个“小孩”才能够将他们团结起来。想像一下,全家彼此憎恨对方:父亲、母亲、爷爷等,每一个人都想为孩子好,但是与其他家人断绝。什么才能让我们重新将他们团结起来?只有对小孩的,才能使每一个人能够为了他高于自己的利己主义,放弃它。因此,只有我们想要到给予创造者的阶段,才能够相互团结。那时我们将它和我们全部都联结为一体

来自:2009年9月24日的《早晨课程》,《对〈Sulam〉注释的前言》
暂无评论

奇妙的治愈灵魂的工具

利己主义早课、每日课程生命的意义精神工作

Laitman_2009-08_2920不管是什么,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己主义而工作的,甚至永远都不与它对抗。而为了走出它并进入精神世界,我们被给予“改正之光”,这光甚至在我们追求自私的目标的时候也影响我们,比如当我们害怕没得到任何利益就走完人生之路,当我们渴望获得永恒及完美,进入精神的永久的世界。观看物质生命时,人能看到他不会得到利益,生命短而空,以及什么都不提供。
我们不得不体验几千年的利己主义的发展以感知到这一切。大多数的人甚至今天还没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完全沉浸于日常生活中。这种人所关心的不是生命的意义,而是怎样从其中赢得更多。他们的愿望还没有达到那种去提问生命意义的程度。
然而,如果心里之点出现,人开始为了未来的、死亡之后的生命而作出计算。然后他理解,永恒的生命甚至在这个世界都能够达到。
他仍然怀着自私的目标——赢得永恒的世界、感到一切、理解并控制一切——开始研读卡巴拉书籍
但是逐渐地,那些书中的光来改变人,让人接受新的价值。人已经自己开始学习怎样欺骗自己的身体并迫使它为了精神的目标而工作,并最终接受由创造者制定的道路。光让人超越自己的利己主义并开始给予。就这样,人获得新的理智及对整个现实系统的理解,显露精神世界与创造的目标。

来自:2009年9月24日的《早晨课程》,对课程的准备
暂无评论

没有奖金的银行家

全球危机经济

ozadachili_100_wp信息Bloomberg:法国向G20建议,禁止给银行家发保证的奖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全世界的银行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却还要继续给行长发几百万的奖金。关于银行家薪金引起的公愤很合理!
评论:你还会怎样控制那些手里把握公帑的人们?他们的自然的利己主义,如果没有合适的回报就不会让他们放弃这财富。否则他们将把全部的公帑抢走……

暂无评论

全球的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

img_2906_100_wp没有团结就无法做到一切。不顾这一事实,每一个国家都想着怎样安排自己,似乎它一点也不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虽然明天在它身上能发生同样的事,但没有人会去考虑明天!
我们在谈论的不是微小的、受限制的、虚弱的人,而是所有国家的行为和整个人类。因为是所有人,而不是某个个体突然间失去了责任感和现实的感知。
我们的全球性的利己主义被“从上面”展示给我们,就是说,整个世界只顾今天的生活,根本就不注意为自己的明天所准备的一切。
卡巴拉提醒我们说,不可以在面临痛苦的时候宣布:“让我们大吃大喝,快快乐乐地呆着,反正明天就会死!”那是因为所有情况都是由自然特意安排的,以使我们上升到新的纬度!

感觉到真正的世界
世间之路

暂无评论

痛苦将会帮助

利己主义灵魂、亚当、感知

laitman_2009-06_berlin_4777_w问题:如果这一代利己主义得到如此程度的滋长,以至于要进行更容易的改正就需要将共同的灵魂分裂成七十亿个碎片。那么战争怎么能让大部分人类毁灭呢?一个生存着的人毕竟无法处理好几个灵魂的利己主义,不是吗?
答案:痛苦将会帮助少数的灵魂作出巨大的努力!

有关共同的灵魂
怎样才能粘合70亿个破碎容器的碎片?


暂无评论

走出自己的利己心

利己主义

laitman_2009-07_0181问题:什么是共同的利己主义? 怎样才能关心七十亿人?我应该向他们做出什么?而且应该同时感到什么?
答案:没有比“同一个家庭”更明确的例子了。人类是一个家庭,但却不是现代的,现代的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放弃他人;人类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家庭中的成员都是彼此关联的。你必须去为家人的健康、成功而操心,为他们的吃、喝、住而操心。
在这个家庭中,所有人都应该有好的感觉,毕竟所有人都平等。假如其中一个成员遭受了不幸,其他的成员也会感觉到。我们得像这样去关心所有的七十亿人。
说实话,这很简单。只要走出自私自利的愿望,那时,在对待七十亿人、一个人、创造者或是几个朋友上,都没有任何的区别。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抛弃自己的利己主义。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看到我们之间都是相互连结的。卡巴拉则能帮助我们“打开双眼”。

全世界是我的家
在家庭中每一个人相互依赖

暂无评论

一个由光的火花引起的问题

利己主义生命的意义精神工作

laitman_2008-08-21_0612_wp问题:结束流亡或者向往结束流亡意味着人们开始渴求超越自己的利己主义。人们为什么会想结束流亡?人毕竟将利己主义当作他自己。他怎样才能开始想走出自己呢?
答案:这是不可避免的!创造者毕竟有着创造我们的愿望的光。这个光照耀的强度高低不一。由于这些波动,它在我们之内来建立新的愿望。但是,它不满足这些愿望,只是去唤醒和增加它们。
因此,一天一天地,在生活中的所有领域中,我们感到自己愈加地糟糕。因此我们渴望变化——以便在我们的享乐的愿望之中有好的感觉。
后来,一个微小的火花进入这个愿望之中。它来自创造者本身,因为它是的给予品质的火花。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在那个火花和那个愿望之中追求给予。一开始我们根本不懂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仅仅能感到,我们所渴望的对象不属于这个世界。我突然间开始感到,接受对我没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没有结果的、毫无意义的过程。我想要的是某种别的东西。
我内心发生了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才能感到满足?”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去满足谁? ”的转变。这一问题来自“心里之点”。就这样我们逐渐地长大,先到达“lo lishma”( 为了自己追求精神世界),进而是“lishma”(为了给予)。

暂无评论

耳朵保护受限制的头脑

人类、社会利己主义科学

laitman_2009-05-xx_ny_5084信息人的头脑对来自外在的很大的一部分信息进行过滤。伊利诺伊州大学和佛罗里达州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对八千人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人们多两倍选择了符合他们的概念的信息。如果信息涉及道德价值或者政治,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注意到,并支持他们的概念的信息。
评论:大部分人会听取他们所想听取的!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昂贵的调查。我们本质的基础毕竟是利己主义,我们渴求满足自己的愿望(自豪、荣耀、权力、财富、知识)。只有之于这一点,我们才向往听取、看见、感受和理解……
关于感知现实的纪录

暂无评论
« 下页
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