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秘密

儿童、孩子家庭、教育、培养

关于教育的卡巴拉

卡巴拉对当今的教育和养育危机进行了拯救

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像成年人一样。因此,如果我们想让他们有不同的表现,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自己这样做。

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试图教他们沟通的艺术。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玩得漂亮”,所以我们为他们安排假期和生日。我们关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空闲时间,我们为他们的教育游戏和培训手册花费大量资源。当其他成年人能够欣赏我们孩子的智慧和良好的礼仪时,我们很高兴。但我们常常忘记,孩子们在学校时,几乎每天都要在同龄人中进行”生存”考试。

成人总是愿意让步、原谅和怜悯孩子,而在他们同孩子们的关系中,他们必须用”火和剑”来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和让步,攻击和防御,习惯于他们的同龄人对他们的敌意。尽管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和繁荣的绿洲,但他真正的生活发生在我们的房子外面。

在那里,在大世界里,孩子们必须立即学会按照不同的规则来玩。他可以看到,成功和繁荣是通过谎言、阴谋和蛮力获得的。这些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但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让孩子们习惯于双重标准的政策。每个父母都有大致相同的想法。”我愿意为我的孩子做好任何事情。而且不仅仅是做得好,还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带着这种”比别人好”的想法,我们正在缓慢但持续地锯断我们所坐的树枝。起初,孩子们是下意识地,然后会有意识地采用这种游戏规则。世界被分为”我们”和”他们”,如果”他们”阻碍了我们的利益,他们马上就会成为”不法分子”。处在”我们的”法则之外。不用说,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这种观点的灾难性后果。 

还有别的选择吗?卡巴拉认为,那是有的,它存在,通过这种方式,所有人的利益都将被考虑在内。这意味着,无论出于社会、民族、宗教还是其他原因隶属于某个群体,每个人的重要利益都会得到保证,得到尊重。这不仅将成为法律条文,写入宪法,也将成为大多数人的内心愿望。

只要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遵守”凡是你讨厌的,就不要对你的朋友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规则,这就是可能的。只要遵守这一规则,生活就会实实在在地改变,变得更好,就在我们眼前。

而孩子们呢?孩子们总是想成为像成年人一样的人。如果我们这些成年人开始以另一种方式行事,孩子们会立即模仿我们。在幼儿园、学校和大街上,将出现新的游戏,孩子们将在其中相互学习,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中。因此,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开始教育我们自己。

暂无评论

到进化下一站的列车

媒体最新出版

让我们只用几分钟想象一下,我们在一列特殊的列车——人类进化的列车上。列车到达下一站,停在了站台。当我们走下列车时,我们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欢迎来到连接的世界”。

起初,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一切看起来都像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冒险进入这个新世界时,我们开始撞到一些东西,而且这些碰撞越来越痛苦。事实证明,连接的世界可能看起来与我们的世界相似,但它是由完全不同的法则所统治。

世界正在迅速变化。作用在我们身上的力量正迫使我们转向另一个层次的意识。它要求我们开始理解自然的管理法则,从更高的角度、比我们狭隘的视野更广阔、更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

几千年来,文明一直在以个人主义的心态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被不断增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所驱使。但现在,这些冲动使我们陷入了停滞状态。

今天的年轻人感到失落,迷失方向,不确定如何度过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在我们按照自身的构成所建立的世界中是不合群的,而他们是不同的。

几千年来,利己主义是国王。我们工作、做生意、挣钱。现在,我们突然被锁定在一个全球网络中,其中有无数我们无法控制和不理解的元素。

某人在某个地方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全人类。蝴蝶效应已经从一个理论变成了我们的日常现实。在这样一个一体化的世界里,一切都相互连接、相互依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考虑到彼此的需求。渐渐地,通过碰上越来越多的障碍,我们意识到,除非我们为所有人着想,否则没有人会成功。

问题是,我们不是被设计成这样的。我们不以关怀体贴的方式思考,我们甚至不觉得真正的关怀是可能的。

这将是人类的下一个巨大挑战:转变到对所有人的新态度。我们将不得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始,直到我们最终到达一种状态,即我们真正地彼此相爱,尽管这在今天听起来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无论我们的意愿如何,这种进化的变化都会发生。它已经在进行中。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还需不需要通过更多的打击使我们痛苦地意识到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来调整自己去适应。

现在是睁开我们的眼睛,学会感受到连接的时候了。现在是教给我们自己一个新的思想模式的时候了——一个把其他人都包含在内的思想模式,因为每个人的利益也都是我自己的利益。

[298050]
暂无评论

两种参数

我像创造者精神工作

我们的目标——达到融合。为了实现这目标,我们把我们的自私的愿望改正为利他的。在我们的愿望中被印刷的是接受,而我们将它转变为给予。
借助什么?只有借助态度。除了这态度之外,不能改变其他任何事情:我们渴求,在我们内部给予者的形式显露了出来,穿上了我们,并充满了我们。没有别的。我怀着什么愿望,在这愿望中在发生什么这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愿望和意图指向我之外、指向给予。这就是可取的变化。
这样一来,容器和光不变,发生变化的是我的态度:我从它们那儿想要的是什么。
在道路上,人增加一些“额外的事”:在接受者的状态中感知到邪恶,随后对接受光、对自己内部的接收品质他来进行限制,放置屏幕并不渴求接受到任何东西,他保留在hafec hesed的状态中,以便为了给予而给予,就像所说的那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人变得“中立”,他不使用他的接受的愿望,不顾愿望在他内部滋长和唤醒的程度。
最终,愿望完全地展示本身,但人不想为了接受而使用它,那时他把愿望原来的自私的形式转变为给予的形式。现在人已经准备好接受,以通过这样的动作赠予给予者。
到最后,这都是创造物与两个由创造者送给的参数运作:与接受的愿望及光、满足。“内在的工作”这一名称正好源于这一点。内在的工作基于改正,借助它我们以不同的——精神的——方式去使用愿望和满足。

来自2011年7月8日的早晨课程的第四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
暂无评论

透明的世界

团队、环境早课、每日课程现实、世界、宇宙精神工作

问题:今天当我接触到他人之时出现的愿望(对金钱、权力、知识)我要不要去改正?
答案:不,你不要去管这些愿望。凭什么?放弃它们吧。每一个人的愿望以各自的组合表现出来,但你需要普遍地改正你的对亲近人的态度,而不是其分开的部分。
简单地对待你的愿望:首先需要达到纯粹给予的阶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不要在他人感到不幸的情况下去享受。
有意识与否,我总宁愿瞧不起人们:如果人比我低,我就会感到好,而如果他比我高,我就会不舒服。于是,首先我愿意达到那种不把他人与自己相比的阶段。我不再追求按照我的方法来衡量所有的人。
一旦我获得了这种态度,世界对我来说就会获得完全不同的形式。我似乎丢弃了我感知的面纱,拿走了一个过滤镜——打开了全新的世界。突然间,我发现他与我,与我的利己主义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人。我取消任何私利、任何兴趣。我不再依靠外形、衣服、行为来重视人,我根本就不看他,我中和了我们之间的所有的相互作用。世界充满了机会。怎样的机会?我暂时不清楚。毕竟我什么都不需要,我直接地与大家一起共存,并不为他们做什么,我恨那一切。这是非常透明、纯洁的阶段——毕竟它在人的所有物质的愿望之上显露出。从表面上,怎么也分别不出它,但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难以描述其特点。在你的眼中人们会不会遭受痛苦?他们都是正义者还是可以将他们分为好的和不好的人?很难描画内在的人内部里出现的图像,当他拿走他的自私的过滤镜。
无论怎样,在你面前出现完全不同的现实、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毕竟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缺点来判断,而你放弃了这缺点,并目睹了没有被利己主义的不正确的镜子弯曲变形的世界。

来自2011年6月20日的早晨课程的第五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

双行道

暂无评论

双行道

团队、环境精神世界结构精神工作

问题:怎样才能为人们解释爱的需要?
答案:可以去爱午饭上的鱼,可以去爱小儿子,也可以去爱亲近的人或者创造者。同样的单词指的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如果人爱鱼,值不值得去歌颂对亲近人的爱?怎样对他描述因给予而获得的满足?他能理解什么?把他的鱼交给他人?这就是爱吧?
对亲近人的爱的含义是什么?的确不是这样。
去爱亲近的人意味着把他的愿望与自己连接起来,并用我的愿望来充满他的愿望。这样我们俩“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只不过我满足,而他被充满。在哪里获得满足?在他的愿望中。他的愿望对我的愿望而言——就像Malhut对Zeir Anpin而言那样。我似乎是创造者,而他是创造物。这就是我的工作。
这样一来,“爱”是创造者和创造物间的态度。只有这才是爱——创造物对创造者的态度。如果我能够这样看待他人,也就是,如果我获得创造者的品质、给予的品质,并借助它像创造者那样去对待亲近人的愿望,那么创造者就处在我内部里,而我对亲近人的而言进行正确的动作。这就意味着,我爱亲近的人。
在别的情况下、以不同的含义,我们无法去使用“爱”这个词。否则因为“对鱼的爱”会出现混淆。
这里所谈的仅仅是创造者、覆盖我的给予品质的程度。首先,要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原则。这样我就会变得中立。而随后我将我的愿望用他的愿望来代替。他人的愿望对我而言变得更重要,于是他本身变得比我高。我为他准备做所有一切——就像为了我们世界里的生病的孩子那样。毕竟我被“封闭”在他的愿望中,正好这愿望来启动我。
于是我类似于创造者,就像从Malhut那儿获得请求的Zeir Anpin。他人的愿望启动我去给予的程度越高,我就越高于它。这就是爱。这与我们的想象有多么不同,你能看到吧?
我给予他人越多,我为他们提供的改正之光就越大。毕竟相互担保在我们之间主导着。我没有满足他的自私的愿望,我在他内部发现那个向往在那个统一的系统中与我呆在一起的愿望,以便在我们之间存在Shehina。那么我应该为他提供什么?我的借助相互担保的支持,他也会给我提供在自己的愿望中发现的相互担保。这就是爱。
谁也没有放纵他人的利己主义。我在他人中显露的根本就不是自私的愿望,而是相互支持的愿望,以在我们相互间的关系中发现创造者。毕竟创造者无法在某个单独的人或者在我的对他人的态度中显露自己,除非是具有相互支持的态度。爱没有往一个方向行动,这是一条双行道。在这里需要相互连接的网,在其中移动着给予的冲动,需要充满爱和相互担保的态度(借助它我们相互支持对方)的网。
而利己主义保留在下面,在那里没有满足让它计算。毕竟我们已经崇高于它,我们是被共同的、为了给予的意图连接的。当意图达到了特定的团结的水平并在我们之间创造网之时,我们就会发现创造者——彼此间的给予和爱的品质。

来自2011年6月20日的早晨课程的第五部分,根据Baal Sulam的文章
暂无评论

有着良好规则的游戏

人类、社会全球危机

laitman_2009-05-xx_ny_0012问题:根据游戏规则,想要改善人类关系系统,可以有什么建议?
答案:如今,由于危机,大家都要参与到彼此给予的游戏中。这能被称为良好的相互态度,根据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发展之中的一个阶段:考虑到他人,毕竟我们都身处同一条船;通过良好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来与他人团结。就像邻居那样:我不害你,你不动我。如果我缺什么,我向你要;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找我。就这样,似乎是很好的邻居,我们来生活。谁也不欠谁,我们只不过都尊重共同、关系、合作。这种和平的合作就是第一个阶段。
然后会出现演变这种状态将它更广泛地解释的机会。当人们一点点进入了这种状态,他们就会对这种想法习以为常:解决危机的办法处于人际关系之中。如果人知道,所必需的一切——金钱、假期、健康、安全,他能够依靠共同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获得,那么他不会不想团结。他毕竟想生活,想他的家庭不缺任何一切,因此同意团结。
当人们看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好结果并开始珍惜它们时,第二个阶段就到来了。进而会出现一种让人们发现这种关系不仅能保证有福利的世俗生活的必要性。人们开始感觉到,这种关系之间含有的一切会更多,他们将会发现第二个阶段,毕竟每一个新的阶段在以前的阶段之内。

对于危机的思考

暂无评论

正确的调整器——从心到心

人类、社会全球化、新闻精神、精神世界

laitman_2009-03-18_8399_w2数千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依靠着利己主义而发展。但突然间我们超越了边境和进入了精神世界,在那儿我们都连在一起。毕竟联结意味着“精神”。
如今,身于精神世界并同时遭遇危机(我们与精神世界的不相符),我们在寻找调整器。但是在曾经的利己心中,我们能够找到怎样的调整器?我们身处这个世界相互连接的力量网之上,而这个调整器毕竟要给我们提供适用于这个世界的解决办法。
无论如何,精神的调整器始于培养、传播及一清二楚的理解——我们彼此依赖对方。
目前,那旧的利己的法则已不再运转,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这表示你与大家连接上了。假如,你跟所有的家人都闹了别扭,之后从家跑了出去。你生气生到开始想:“我不可能回家!”
现在想象一下,你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是一模一样的。你毕竟已经发现了,全世界是你的家。
你能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吗?!最糟糕的是,我们会遭受饥荒与疾病(没有任何出路,没有任何服务),直到我们理解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是调整器——从心到心。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来对待对方。

怎样启动“关系的调整器”?
全球危机:缘起和解决办法

全世界是我的家
整个世界在统一力量的统治下
我们被抓住似网中之鱼
爱或是死亡

暂无评论

自然将会迫使我们爱上亲近的人

团结自然、创造者

laitman_2008-08-21_0594_wp信息心理学家Mark Berman(密歇根大学)发现了城市环境危害正常的思维过程。几分钟在吵乱的街道上数次降低了劳动能力。
评论:人是因得到与自然的平衡,作为恰当的生态环境的和谐部分而创造的。这通过完全与别人的和谐在两个进程中而达到的: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像爱自己一样,爱上你亲近的人”。依赖于这些对自己之外的态度,环绕的世界、周围的环境是来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对人而言,会是最佳的。早晚我们将会达到这一状态。自然会迫使我们的。
信息在机场检查乘客安全的专家将自己的注意力转为检查旅客的动机和情感:通过对各种刺激分析体温和心跳的变化。
评论:某一天将会发明一种机器(开玩笑)去指定人是否有“对亲近的人爱”(也许是依靠于外在的特征、也许也依靠于对某种特定的食物立刻的反应)。谁含有,那就在社会眼中是可取的,谁没有那就是反社会的元素(“不道德的外观”)——直到得到这爱。

暂无评论

人类是一个完整的,互相联结的机体

Arvut互相担保人类、社会团结

gruppa_serdze_100_wp互相担保(Arvut)是所有机体存在的及生命的条件。当所有的机体力量和行动协调并着眼于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消极的改正力量(危机和疾病)不出现于机体中,而且系统在永久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存在。

目前的事件(金融危机、普遍萧条、吸毒,家庭破裂、空虚、无目的、全球危机、生态危机)为我们揭示了所有发生的一切唯一而又共同的原因———我们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所有的部分是相互联结的,而因此它们必须做相对应的动作。然而,我们———人类,并没有这样去做。我们很像大自然统一和谐的机体中的一个癌症肿瘤。

人类必须意识到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并了解到共同的互相担保的规则———同时关心每个人———这倒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必要条件。《圣经》的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像你自己一样,爱你亲近的人”均是决定自然和我们社会总体平衡的规律。不遵守它们的话,我们将会毁灭。

Baal Sulam的文章《Arvut》(互相担保)说明我们怎样用卡巴拉文本去达到与自然的平衡。《卡巴拉、科学及生命的意义》这一本书讲述到我与美国科学家(他们研究跟更高世界接壤的科学领域)的聚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