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器

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

IMG_1504__wb凭借徒弟的渴求变得像老师那样,他从老师那儿能够获得精神的知识。知识将会交流,就像连通器那样。
出名的物理规律:假设容器连接上了,水将会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水平将会是同样的,不管那个容器的宽度(灵魂原来的容量,这取决于各个灵魂的在共同亚当灵魂系统中的位置)。因此老师的精神的容器可以是特别宽的,而徒弟是很窄的(或相反!),但如果他们连接上了,徒弟将会接受到同样的满足。一切依赖于他是在多高的阶段上与老师连接起来。

来自:2009年10月5日的《早晨课程》,根据《解释一部,隐藏两部》这篇文章
暂无评论

传教智慧:口口相传

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

fila_obyasnenie_100_wp问题:你说过,有史以来卡巴拉科学口口相传,这意味着什么?
答案:口口相传指的是当老师和徒弟两个人都处于同样的阶段时,通过共同的屏幕传达精神的理解。那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像是在我们的世界中的大人和小孩的关系。成人怀着教育小孩的目的可以降到他的水平,而小孩这样能够从大人身上接受,由于他们俩都处于一个世界的同样的阶段上。就这样发生在精神世界,我们可以与老师建立关系。老师降到更低的精神的阶段,而徒弟必须升到这个阶段上,那时它们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口口相传”,也就是更高的Parcuf 的和更低的Parcuf 之间所在的共同的屏幕。Parcuf 的屏幕在Pe (口)那里,因此相互之间的关系称为“pe el pe”。

来自:2009年10月5日的《早晨课程》,根据《解释一部,隐藏两部》这篇文章
暂无评论

最严肃的游戏

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自然、创造者

Laitman_2009-07_0170为了认识创造者,创造物必须在自己的内部将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结合起来,否则它除了自己之外(就像非生命的、植物的或动物的部分那样)什么也不会感觉到。人与它们的不同在于人能够感觉到亲近的人——从一开始作为使用他的机会。但最终我们发展,直到开始理解亲近的人就是我自己。我只是认为他在我对面,这是因为我的利己心和憎恨拒绝他。而如果我克服这种拒绝并将之与自己连接,那就会还给自己这失去的一部分并达到分开我们的力量——创造者。
如果我将灵魂的系统返回到其改正的状态——即团结于共同的工作中,那么我就认识到那最初的力量,是它创造了一个灵魂,然后将它打碎并让我重新连接了它,就像小孩那样:连接了所有的部分并自己长大——获得了创造者的理智。
创造者特意保持这些部分分开的状态,借助憎恨和利己主义分开它们。就像大人有目的地拆开玩具,将所有部分混在一起,并这样给予小孩机会逐渐地演变,获得理智,要求自己的品质的改正以重新弄好玩具。
小孩应该寻找灵魂的未来形式应该是什么并要求大人为他树立榜样。他应该迫使创造者跟他一起改正破碎,就像小孩请求大人帮助他搭建玩具房子那样。就这样,与大人玩的过程中,小孩将会理解,游戏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存在,游戏为何会这样被创建,创造者从我这儿想要什么,进而人将会变得如此!

来自:2009年10月5日的《早晨课程》,Baal Sulam 的第51封信;《智慧的果实》
暂无评论

早晨课程2009年10月5日(二)

早课、每日课程

第二部分:《对〈Sulam〉注释的前言》

[media1] [media2]
[media3] [media4]

第三部分:揭示出一部分,隐藏两部分

[media5] [media6]
[media7] [media8]


暂无评论

早晨课程2009年10月5日(一)

早课、每日课程

对课程的准备

[media1] [media2]
[media3] [media4]

第一部分: Baal Sulam 的第51封信;《智慧的果实》

[media5] [media6]
[media7] [media8]

关于《早晨课程》

Baal Sulam 的第51封信;《智慧的果实》
暂无评论

生活是不断的满足

利己主义早课、每日课程精神工作

img_2696_100_wp问题:如果我们想要限制自己的利己主义,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满足?
答案:这不是卡巴拉之道路。创造者想让我们感到快乐。但随着我们的发展,它来教育我们怎样从更高的、更崇高的对象那儿获得快乐。因此,它想要让我们进步……并给予我们,我们却认为是痛苦的事情。但这不是痛苦,我们有机会感到更高的满足,后者暂时还不是诱惑我们,还是在折磨我们。
就像一个喜欢玩玩具娃娃的小女孩,妈妈让她照顾弟弟,但她倒不愿意!活生生的婴儿没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带来真正的快乐的是玩具娃娃!
所以说,我所感到的来自创造者的痛苦,是我的下一个状态,我可以升到下一阶段,但首先应该正确地对待他们。
毕竟只在我们已经可以朝向更高的满足前进,它们才会以改正的形式被展示给我们。而我们要改变自己对它们的态度——从接受到给予,并接着感受到下一个精神的阶段。
因此,我们总是要提高我们所追求的满足的质量。这暂时显得是痛苦。眼睛张开了,我们就会发现,什么痛苦都没有了。

来自:2009年10月4日的《早晨课程》,《对〈Sulam〉注释的前言》
暂无评论